臘八粥為何又被稱作佛粥
2018-01-19 15:54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臘八節(jié)的時候喝臘八粥,這是我國民間許多地方都有的風俗,關于這個風俗的起源,大多認為與釋迦牟尼修行時受到乳糜供養(yǎng)的典故有關,而也有民眾將臘八粥稱為佛粥。那么為什么臘八粥又被稱作佛粥呢,就讓老黃歷為你介紹。
臘八粥為何又被稱作佛粥
臘八節(jié)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,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。據(jù)說佛教的創(chuàng)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(wèi)國(今尼泊爾境內(nèi))凈飯王的兒子,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,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(tǒng)治,舍棄王位,出家修道。
釋迦牟尼的問道最初沒有收獲,之后又經(jīng)歷了六年的苦行,在這六年苦行中,他每日僅食一麻一米,致使最終身體極度虛弱,似乎已經(jīng)極大地阻礙了他繼續(xù)苦修的可能。
就在這時候,一位牧羊女發(fā)現(xiàn)了這位極度憔悴瘦弱的修行者。她布施給釋迦牟尼一碗粥,一碗雜糧煮、配有少量羊奶的粥,后世稱這碗粥為乳糜供。釋迦牟尼進食以后,逐漸恢復了身體,于是到菩提樹下繼續(xù)苦修,終于在臘月八日悟道成佛。
后人為了不忘佛陀所受過的苦難,也為了紀念那位牧羊女供養(yǎng)給佛陀的乳糜供,遂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,“臘八”也成為“佛祖成道紀念日”。
據(jù)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,沿街化緣,將收集來的米、栗、棗、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(fā)給窮人,民間傳說吃了這臘八粥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所以窮人把它叫做“佛粥”。
臘八粥的制作方法
熬制臘八粥名義上要湊滿八樣原料,但也不拘泥,少者四五樣,多者十幾樣均可。有些地方的臘八粥,是糯米、紅糖和18種干果、豆子摻在一起熬煮的,十分隆重。用蓮子、銀杏、花生、紅棗、松子加上姜桂等調(diào)料摻入大米煮成臘八粥,取其有溫暖手足、滋補身體的功效。
條件好些的人家,也有用豇豆、金針、木耳、豆腐、茨菇等煮成的臘八粥,這些是“細臘八”。普通人家吃的臘八粥,在米中摻入青菜、黃豆、蠶豆、豆腐、胡蘿卜,荸薺煮成,是所謂“粗臘八”。
我國北方一些不產(chǎn)或少產(chǎn)大米的地方,臘八節(jié)之際人們不吃臘八粥,而是在臘八前用各種果、蔬做成臊子,把面條搟好,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。有些產(chǎn)玉米的山區(qū),逢到臘八,以玉米代替稻米,做成“臘八麥仁兒”吃。
一般的農(nóng)家風俗臘八粥,就是盡家中所有,凡是好吃、能吃的東西,都可適量地放一點在鍋里,黃豆、綠豆、豇豆、豌豆、地蛋、山芋、胡蘿卜及小麥粉、玉米粉、高梁粉、大麥粉等,雜七雜八煮成一鍋粥。常說吃得全,長得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