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關系
2015-03-13 15:52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倫理與道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中西方哲學家討論的問題,現(xiàn)代人容易將道德和倫理混為一談,其實這兩者間雖然有必要的關聯(lián),卻存在著差異。道德與倫理有著一定的關系,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儒家文化思想中的道德與倫理間的關系,一起來看看吧。
禮與仁
儒家學說有兩個基本概念:禮與仁。如果進行道德哲學分析,那么,禮可以視為倫理尤其是倫理實體的概念,仁則可以視為道德尤其是道德主體的概念。禮與仁,可以說是倫理與道德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一種表達。
一般認為,儒家學說尤其是道德哲學是以“仁”為核心的。理由有二:其一,禮是孔子的繼承,仁是孔子的創(chuàng)造;其二,在儒家論述中,尤其《論語》中,仁出現(xiàn)頻率比禮多,地位也更重要。但是更需要思考的是,在禮與仁之間,孔子的根本目標是什么?是建構一個“禮”的社會,還是“仁”的個體?二者之間有沒有一個誰更優(yōu)位的問題?《論語》中的一段話對“禮”與“仁”的關系進行了重要詮釋:“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?!笨鬃右浴叭省闭f“禮”,以“禮”立“仁”??梢姟叭省钡母灸繕耸恰岸Y”,孔子以“復禮”為自己的使命?!皬投Y”必須“克己”,“克己”就是超越自己的個別性,達到孔子所謂“大人”的“普遍性”?!翱思簭投Y”的過程,就是“仁”的建構過程。
從道德哲學角度看,“克己復禮”是一個道德與倫理同一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“復禮”確實具有目的意義。只是,孔子為了實現(xiàn)“復禮”這一目標,著力解決如何建構“仁”的道德主體這一問題。他對“仁”之于“禮”的意義強調(diào)到如此重要,以至于人們會以為“仁”比“禮”更重要。所以,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倫理與道德在孔子體系中的地位,那就是:禮仁同一,倫理與道德合一,倫理優(yōu)先。
孔子的這一思想在孟子那里得到更為具體的闡發(fā)和辯證展開。孟子的一段話能夠代表儒家關于倫理與道德關系的理論?!叭酥械酪?,飽食、暖衣、逸居而無教,則近于禽獸。圣人有憂之,使契為司徒,教以人倫,——父子有親,君臣有義,夫婦有別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?!边@段話中,最關鍵的是“人之有道”與“教以人倫”之間的關系。儒家學者關注的是如何防止人“類于禽獸”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“教以人倫”,通過倫理教化,實現(xiàn)人格完善,達到克己復禮的目的。
天與理
在儒家體系中,對倫理與道德關系在不同歷史發(fā)展時期也有不同表述。在孔子是“禮”與“仁”,在孟子是“五倫四德”,董仲舒以后則是“三綱五?!?。無論如何演變,倫理與道德始終一體,而且“禮”、“五倫”、“三綱”的倫理,之于“仁”、“四德”、“五?!钡牡赖驴偸蔷哂袃?yōu)先地位。用現(xiàn)代道德哲學的話語詮釋,中國傳統(tǒng)道德哲學總是在具體的倫理情境中建構道德的合理性與合法性,而不是訴諸西方式自由意志之類的抽象。
孔子以后,在中國傳統(tǒng)道德體系尤其是儒家體系中,總有三個結構性元素:倫理性的禮或人倫,道德性的仁或德性,而修養(yǎng)則是它們之間使二者同一的“第三元素”。修養(yǎng)的關鍵在于“修身養(yǎng)性”。“身”即人的個別性或所謂“單一物”,“性”即人的公共本質(zhì)或所謂“普遍物”?!靶浴弊鳛槠毡楸举|(zhì)為人所共有,因而需要“養(yǎng)”;“身”作為個別的感性存在則潛在某種道德上的危險性,因而有待“修”?!靶奚眇B(yǎng)性”的過程,簡單說就是克服人的自私,完成人的社會性。
可見,對于倫理與道德的關系,在儒家思想中說是禮仁合一,倫理道德共生,倫理優(yōu)先。儒家學說以道德理想主義和倫理理想主義,對現(xiàn)實的倫理存在和道德狀況采取批判的態(tài)度,提出“內(nèi)圣外王”,“圣”是“王”的前提條件,以此作為對“王者”的道德教訓。宋明理學通過儒道釋的融合,以“理”或“天理”統(tǒng)攝“禮”的倫理與“仁”的道德,也是倫理與道德統(tǒng)一的一種詮釋。到了理學階段,中國道德哲學核心概念,已經(jīng)不是“禮”,也不是“仁”,而是“理”。
與西方相比,中國沒有強大的宗教。但人們一般承認中國倫理尤其儒家倫理的準宗教意義,這不僅因為中國倫理以家庭倫理為基礎,也不僅因為作為完成形態(tài)的中國傳統(tǒng)倫理的宋明理學中已經(jīng)融合了佛教的因素,宗教參與了中國倫理的歷史建構和現(xiàn)實發(fā)展,更重要的是,倫理精神本身與宗教有相通之處。倫理必須作用于人們的精神才能在現(xiàn)實社會中實現(xiàn)。所以,中國道德哲學一開始就設置了兼具倫理與宗教意義的“天”的概念。到了宋明理學,形成所謂“天理”概念,標志著中國傳統(tǒng)道德哲學的完成。
“天”與“理”的結合,是倫理與宗教的結合。這種結合不能一般地解釋為道德哲學中融合了宗教的因素,而是可以看作中國倫理與宗教在哲學上的文化相通。在西方,倫理的實體被人格化,這就是上帝。在中國,倫理性的實體被哲學地把握和表達,但由于它同樣具有某種終極性的意義,同樣具有神圣性,因而寄托于集自然、倫理、宗教于一身的“天”的概念以表述和表現(xiàn)??鬃又τ凇叭省保瑘猿帧盀槿视杉骸保蟆叭省钡谩叭省?,但卻認為“仁”是一個精神境界?!皞悺钡膶崿F(xiàn),有賴于“精神”的信念和信仰,“倫理”便是所謂“倫”之“理”。
因此,不僅實體性的“倫”,而且作為達到“倫”的條件的“精神”,都具有某種宗教的哲學氣息。西方最擔憂的問題是:“如果沒有上帝,世界將會怎樣?”中國自孔子始最擔憂的是:“人心不古,世風日下。”“倫理”與“精神”圓融而成的“倫理精神”,不僅一般地意味著二者的同一性,更重要的是指謂“精神”是“倫理”的條件。二者的同一,是倫理存在與倫理方式、倫理能力的同一。
你可能也喜歡:
你可知儒家經(jīng)典三禮是指哪三禮?
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內(nèi)容是什么?
儒家思想文化對中國的影響
儒家思想的現(xiàn)實主義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