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具特色的京族婚俗文化
2015-07-02 15:23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
三、迎親
迎親是京族婚禮中最隆重的儀式,過程也比較復雜。其主要程序和內容如下:
1.送日子
男方在婚前數月,先請測命先生擇定迎娶和“開容”日期,用紅紙列舉,并由媒人將一、二塊豬肉和一盒萎(內有檳榔)送到女家。若女方認為日期合適,則收下紅紙和禮物,如期完婚,謂之“送日子”。
2.哭朝
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或七天就開始哭嫁,俗稱“哭朝”。第一晚叫嘆父母,訴說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;第二晚叫嘆叔伯兄嫂,訴說年少不懂事,蒙諸位長輩教育栽培。第三晚叫嘆姐妹,訴說友情,不忍分別。在新娘哭朝時,其母親或嫂嫂、姐妹也陪著哭,大多是依依難舍,勸嫁后成家立業(yè),聽從丈夫的話等等。
3.開容
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,男方將顏面粉、紅線等禮物送到女家,這時女家煮豬肉拜祖,新娘放聲大哭一場之后,由一夫婦雙全、有兒有女的婦女扶出祖廳坐定,用一條細線替她夾去面上細毛及涂上脂粉,稱謂“開容”,意為從此要以新的面容為人妻做人媳了。
4.拜神
結婚前夕,新郎家里捧出一托盤的檳榔和三百六十塊銅錢的封包,到哈亭去拜神。由哈亭香公敲三遍鼓,以示明天某家要迎親。讓全村人都知道。
5.迎親
這天,新郎打扮一新到女家去,先拜女家的祖先,后拜岳父母。禮畢,新郎將檳榔拿出敬奉岳父母及叔伯嬸母,由叔伯贈予封包,禮畢回家。當新郎圓家后,男家便派二男二女到女家去接新娘,并帶上事先挑選好的歌手。到了新娘家,雙方的歌手便開始進行對歌。男方的歌手必須唱贏了女方的歌手,才讓新娘出門。
新娘出門以后,女方的歌手們又在迎親路上設下三道關卡,用紅布條攔住。男方歌手唱贏一次,拿下一條紅布條,通過一道關卡,最后都唱贏了,才讓迎親的人把新娘領走。新娘步行到男家時,由雙方陪送的男女青年唱起歌來,一唱一答。有的還請來男女歌手,相互唱和,熱鬧非凡。
6.接親
新郎認親回來以后,男家便組織接親隊伍,并帶上兩對男女歌手。女家也請兩三對男女歌手在新娘家伴著新娘等候。這時女家緊閉大門,并在路口設下三道彩門,每道門都用彩帶或紅繩之類的東西來阻攔接親隊伍,并派歌手把守,這是婚禮中的“歌卡”。在第一重“歌卡”里,全由歌童把守,第二、第三重由得力的歌手把守。當接親隊伍唱著歌前來的時候,“歌卡”的女方歌手就不斷唱起“盤歌”向客人盤問,接親的男方歌手必須一一以歌作答,直到對得讓對方滿意。才能通過“歌卡”。三道“歌卡”全通過后,女家才敞開大門。接著新娘由最親的兄弟背出門外,由接親和送親的隊伍陪同步行到男家,不坐花轎,不論路程的遠近都是一樣。一路上,歌聲不斷,以增加婚禮熱鬧的氣氛。
7.拜堂
新娘將到男家時,男家則派人到離家不遠的地方迎接,并鋪好席子給新娘走進家門,隨而舉行拜祖公,又稱“拜堂”。拜堂時,新郎新娘男左女右,一同跪拜祖公和父母,拜祖公四拜,拜父母三拜。之后是京族婚禮的最高潮,由新郎新娘合唱《結義歌》。最后,新郎新娘用托盤把檳榔敬獻給父母、長輩及眾賓客們。
禮畢,新郎新娘共入新房。新房內由一位公婆、夫妻、兒女雙全的婦女來鋪床,邊鋪邊說“彩話”,以圖吉利,最后由新娘送給她一個封包以示謝意。當天晚上,新娘由陪嫁的姐妹陪著過夜。
8.回朝
新娘到男家后的第三天,男家則將染紅的兩托盤(六斤)糯米飯、兩塊豬肉和兩只雞,由新娘新郎帶往新娘家拜見岳父母,住一晚后回男家,叫做“回朝”。
男女結婚后,一般來說,夫妻感情是和睦的,但由于父母包辦婚姻以及其他原因,離婚的現(xiàn)象也是存在的。與復雜的訂婚、結婚儀式相反,離婚手續(xù)比較簡單。離婚時,若雙方同意,就由男方寫一張離婚書交給女方收執(zhí)為憑即可。離婚書不能在屋里寫,要到屋外的草坪上寫,寫完后把筆、硯一起扔掉。若是女方提出離婚,則由女方將男方“過禮”所花的費用或全部或部分退還男方;若是男方提出,女方就無須退還,但要男方出具離婚書,這樣她既可回娘家住,也司再嫁。
歷史上,京族群眾對非婚生子女的處理是殘酷的。在一般情況下,都要把非婚生子女捏死,因為大家認為這是敗壞風俗的不光彩的事,非婚生子女不該生存。在萬尾村按規(guī)例還要罰款,并要女方指出該男子的姓名,一同受處罰。在山心村除處罰女方去游村示眾外,還要女方殺豬給大家吃,大家吃完豬肉后,把豬骨頭向女方父母擲去,指責該父母管教不嚴,敗環(huán)風俗。
新中國成立后,由于有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》作為我國各民族婚姻的準則,京族傳統(tǒng)婚姻中的許多清規(guī)戒律都逐漸被廢除了。如父母包辦婚姻、童養(yǎng)媳、合年生、定彩頭等一些帶有封建色彩或歧視婦女的習俗律條,都逐漸消失了。
20世紀80年代以后,隨著京族社會開放程度的加大、社會結構的變化、人口流動的日益頻繁,京族婚姻習俗和觀念日益更新。許多傳統(tǒng)婚姻禮俗在無形中逐漸消失,延續(xù)至今的傳統(tǒng)婚姻習俗,也已融進了新的內涵。如戀愛中大都不再“踢沙”、“擲木葉”,青年男女直接交談;婚禮中不用“藍梅”,也不遞送木屐或禮盤了。
但在結婚的時候依然唱歌成風,而且形式、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彩。不但有京語、漢語粵方言民歌,還有漢語普通話和粵語流行歌曲。此外,傳統(tǒng)的婚禮儀式也朝著簡捷化改良,并融人了大量現(xiàn)代婚禮元素,穿婚紗、拍婚紗照已經成為現(xiàn)代京族年輕人的時尚。
你可能也喜歡:
鄂倫春族的狍皮制作技藝文化
鄂倫春族生活中的娛樂工具:口弦琴
與眾不同的仡佬族語言文化
仡佬族圖騰預示著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