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樂器
2015-11-11 11:30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柯爾克孜族樂器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考姆茲,考姆茲是是中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所創(chuàng)造的一種彈弦樂器,美麗的樂器是西北地區(qū)最為著名的一部分。本期柯爾克孜族文化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樂器。
考姆茲,是柯爾克孜族彈撥弦鳴樂器。譯名還有庫木孜、考木茲。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、烏恰、阿克陶、阿合奇、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。
歷史悠久??寄菲澟c蒙古族的火不思同源,都是我國古代西北游牧民族人民創(chuàng)制的彈弦樂器,考姆茲即火不思的諧音。相傳西漢時期,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為妻,胡人珍視王昭君的琵琶,仿制的新樂器又不相像,始有“渾不似”之名。
宋代俞琰《席上腐談》:“王昭君琵琶壞肆,胡人重造,而其形小,昭君笑曰:‘渾不似’,今訛為和必斯”。1905年,在新疆吐魯番招哈和屯發(fā)掘的唐代高昌古畫中,有一兒童抱彈長頸勺形樂器的圖像,與考姆茲較為相似。表明早在唐宋時期,考姆茲已在我國西北地區(qū)流行。
柯爾克孜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,勤勞勇敢的柯爾克孜人民,主要聚居于新疆西南部,據(jù)清代文獻記載已有二千多年歷史,清代被稱為“布魯特”,意為高山居民。能歌善舞的柯爾克孜人民,創(chuàng)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。除了彈弦樂器考姆茲外,還有人們喜聞樂見的拉弦樂器克亞克,氣鳴樂器鷹骨笛,體鳴樂器鐵簧、鑼和鈸等。
每逢節(jié)日,牧民群眾和民間樂手就會聚集在一起,舉行生動活潑的考姆茲演奏比賽,比彈奏技巧的高超,比彈唱旋律的優(yōu)美,比樂曲創(chuàng)作的新穎。牧民得到娛樂,樂手得到提高。
考姆茲外形與蒙古族古老的彈弦樂器火不思相似,但形制上與火不思已有了較大差異。民間傳統(tǒng)的考姆茲,用整塊杏木挖制而成,使用羊筋弦。特克斯等天山地區(qū)的考姆茲,共鳴箱呈扁平的葫蘆形;而阿圖什、烏恰等帕米爾山區(qū)的考姆茲,共鳴箱則為不等邊扁六方形,上窄下寬,上邊與琴頸相接,下邊則為琴尾。
現(xiàn)代考姆茲,由共鳴箱、琴頭、琴頸、弦軸、琴馬和琴弦等部分構成。常使用杏木、桑木和白松制作,琴體全長88厘米。共鳴箱扁而平,呈葫蘆形,由面、背、框板膠合而成,面寬20厘米。頭、頸用一塊木料制成,琴頭無飾,弦槽后開,左側(cè)置三個弦軸,琴頸細長,正面為按弦指板,不設品位。
音箱背、側(cè)板用杏木或桑木為之,其上蒙以松木面板,上部開有一個直徑1厘米的圓形小音孔。琴弦由弦孔中穿出,通過面板中間的梨木琴馬,系于下端的尾柱上。
你可能也喜歡:
你意想不到的柯爾克孜族民居建筑
柯爾克孜族傳統(tǒng)民間習俗:熬鷹
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?
什么是道教,道教文化的基本意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