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搗杵為樂”的高山族杵舞
2015-04-28 11:50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臺灣是個熱情好客的島嶼,自從臺灣和大陸互通以后,大量的游客涌入寶島臺灣,他的人文氣息和風景秀麗深深吸引著人們的心,臺灣原住民更是讓游客大呼有家的感覺。臺灣還有各種少數(shù)民族文化也不容忽視,那么,你想知道高山族的杵舞嗎?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高山族文化吧!
高山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,“杵舞”別具一格,主要流傳在花蓮、日月潭附近以及隔海相望的福建漳州一帶。杵舞的樂器很奇特,是用多根重數(shù)斤、長短不一的大木杵在石板上敲出音階,組成美妙動聽的旋律。人們戲稱“搗杵為樂”。
“杵舞”,也稱之為“杵樂”、“杵歌”,流行于風景勝地日月潭邊的高山族,如今已發(fā)展成溶歌舞樂為一體的表演性歌舞藝術(shù)。高山族“杵舞”直接脫胎于舂米勞動,又稱“杵歌”“杵樂”或“杵音”,是古代人們用杵臼舂米時留下的勞動娛樂形式。如今,風光秀麗,歌聲委婉,舞姿健美,杵音清越,令人心曠神怡的“杵歌”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體現(xiàn)和藝術(shù)魅力而馳名于世界。
“搗杵為樂”的高山族杵舞
杵長四、五尺至六、七尺不等,由木頭制成,一人多高,長的可達2米左右,每杵自成一音,因其長短粗細不同,有不同音高,以杵擊石,發(fā)出叮咚樂音。在舞時,高山族婦女頭戴鮮花,身著美麗的民族服裝,每人持一杵,相互配合,敲擊出美妙的旋律,邊敲奏邊歌舞,她們時而整齊地集體舂擊:時而交錯舂擊;忽而后退,忽而聚攏;或以足踏地,或左右搖動。
杵歌杵舞在各種場合形式各異,如豐年祭的前夕,男人上山狩獵,婦女則集中到一個類似祠堂的地方,持杵圍繞廳堂正中埋置的石板搗杵唱歌跳舞。慶賀婚禮時,由媼婦敲打銅鑼指揮,不論男女老少挽手唱歌,舞姿由緩慢逐漸疾急歡躍,眾人放聲歌唱,把婚禮推向高潮,正如清代周長庚詩曰:“鼻簫吹裂前峰月,齊叩銅環(huán)起跳歌。”
杵由多人分執(zhí)其一,依歌曲之需而搗,每一根代表一個音階,數(shù)根合敲成樂,音色十分美妙優(yōu)雅。清代莊士杰著的《仕番六社志》中載:“舂米之際,頗同彈琴之聲,其音韻有清濁高下之分。令人聞之三月不知肉味?!笨梢娪描启┟装l(fā)出的音律頗有感人的魅力!在進行“杵舞”表演時,跳伴唱歌曲多是古調(diào)民歌和傳統(tǒng)的詞曲,也有新作,但都充滿田園風味。如名為《豐收的喜悅》的歌中唱道:湖光閃爍著綠影,粟米豐收一片歡欣;父母開鐮幼童相助,不怕勞苦協(xié)力齊心,表演中反映了高山族人詩情畫意的田園生活。
對于沒有本民族文字的高山族來說,他們卻有著自已的民族語言,所以才創(chuàng)造了如此這般豐富多彩的舞曲,有一首《杵歌》唱道:“月亮呀已經(jīng)出來喲,美麗的月亮爬上東邊的山坡,我們趁著良宵跳舞唱歌。大家呀快來喲,皎潔的月亮已經(jīng)照上了椰樹,來呀,大好月色唱歌跳舞?!辈浑y看出歌中的語言色彩多么迷人,多么豐富。
優(yōu)美的歌聲和舞步給高山族人的生活增添了歡樂,勞作一天的疲勞也悄然而退。杵歌出現(xiàn)之后,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演變成具有強烈勞動氣息、風格獨特、抒情優(yōu)美、聞名于世的表演性歌舞。
可能你也喜歡:
朝鮮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脈:農(nóng)樂舞
朝鮮族說唱藝術(shù)特色:板嗦哩
伽倻琴,獨具特色的朝鮮族樂器
朝鮮族名譽世界的飲食文化
綜合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