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從四德是什么,女子都要遵循么
2015-12-01 22:09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:嫁雞隨雞嫁狗隨狗。女子在古代的地位是很低下的,都是重男輕女,現(xiàn)在的少數(shù)地方依舊存在這樣的現(xiàn)象。人們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,但女子也要遵循三從四德。本期民族文化帶你來看看什么是三從四德。
未嫁從父
“三從”道德從喪服制演化為人際間的主宰服從關系,與漢代倡導的“三綱”相對應——家庭中的“父為子綱”、“夫為妻綱”,推廣到性別關系上就是“從父”、“從夫”。“從”有多重含義——聽從、隨從、服從、跟從等意思。被要求遵從三從道德的婦女不能自專、自主(物化女人),必須遵父命、夫旨、子意行事,做到為女孝,為妻賢,為母良。
“未嫁從父”就是要求沒有出嫁的“在室女”聽從父家長的話,“不違父命”就是“事親孝”(“親”按照孔子的解釋是指父母雙親,但又說“資于事父而孝母”);女兒孝順,除了日常生活照顧周到,還要在父親遇危難時挺身而出,像西漢文帝時淳于緹縈說服文帝廢除肉刑,使父親免于罪;東漢曹娥為救落水的父親被淹死(史載有“曹娥碑”,表彰曹娥孝行)。在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“父母之命”也是“從”和孝的表現(xiàn)。
既嫁從夫
“既嫁從夫”就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必須遵夫命。溫柔賢惠的妻子則是指輔佐丈夫。
“從夫”從女子出嫁就開始了,迎娶的儀式是“男帥女,女從男,夫婦之義從此始”;母親叮囑女兒“無違夫子”。到夫家,按照丈夫的輩分、名分得到親屬稱謂(如子媳、娣姒、嬸、嫂等)。妻子視丈夫為“天”,“天命不可逃,夫命不可違”,必須聽從、敬重丈夫,夫唱婦隨。像漢代孟光對丈夫梁鴻“舉案齊眉”,被贊為“相敬如賓”。
妻婦還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,還要為丈夫生兒育女;“相夫教子”從宋代以來成為對婦女最重要的職責。“從夫”還有對丈夫忠誠不貳,保持貞操,丈夫死后不事二夫,甚至殉夫,春秋時期息國國君夫人息夫人,在丈夫被楚國俘獲,楚王逼她為夫人,她以死相拒,成為史書表彰貞節(jié)的模范。歷代官方表彰貞節(jié)烈成為制度,導致一些婦女自殘生命,甚至在丈夫?qū)⒁∷篮蛻?zhàn)死前,妻妾們提前殉節(jié),表示對丈夫的忠誠。
夫死從子
“夫死從子”既丈夫死后,女子必須遵子命,賢妻良母則是指撫養(yǎng)輔佐兒子。是女人從夫的一種延續(xù),父死子承。本質(zhì):尊者卑,卑者尊,尊者反過來向卑者孝敬。用處,防止太子未成年后,被外戚操控,防止女皇帝出現(xiàn)。
四德演化
“四德”最初是對宮廷婦女的四種必備的修養(yǎng)——德行(德)、言辭(言)、容貌(容)、技藝(功)的培訓和修養(yǎng),包括了傳統(tǒng)“婦學”四項教育內(nèi)容,所以儒家稱作“四教”,又叫“四行”。本起源于宮廷婦女教育,屬于“陰禮”(婦女遵守的禮儀)、“陰職”(婦女擔負的職責),不久擴展到上層家庭對承擔婦女角色的修養(yǎng)。
女孩十歲,就在家里接受女師教育——教給“婉娩聽從”(德、言、容,柔順聽話)、執(zhí)麻橐(紡搓麻線,古代衣服多以麻、葛、絲為原料)、治絲繭、織布制衣,學習準備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(功,紡織、縫紉、備飯食酒漿等)。出嫁之前三個月,宗族請女師對女子培訓,“教以婦德、婦言、婦容、婦功”;培訓完成之后,還要舉行祭祀儀式,以成“婦順”。
可見,“四德”是為“三從”道德服務的?!八牡隆焙髞矸夯癁閷λ袐D女的要求。按照鄭玄的解釋是:“婦德謂貞順,婦言謂辭令,婦容謂婉娩,婦功謂絲橐。”后代一直不斷在做出新的解釋。
對“三從四德”,首先應該看到,這些對婦女的要求規(guī)范是特定時代、出于某種需要產(chǎn)生的,并且隨著社會的變化也有一些變化。在周代父權制婚姻家庭建立、男女內(nèi)外尊卑界限明確規(guī)定之后,才有了要求婦女從父、從夫、從子,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從男性的“三從”道德規(guī)范。而“四德”是女性實踐“三從”道德目標必須具備的禮儀、風度修養(yǎng)和操作技術?!叭龔摹钡赖碌慕探鋭褡u、“四德”修養(yǎng)的提倡培訓,和“七出”條規(guī)的威嚇懲罰交互作用,逐漸規(guī)訓出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傳統(tǒng)婦女之美德。
你可能也喜歡:
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?
滿族有多少人口,滿族的分布情況
民族服飾欣賞:俄羅斯族服飾圖片
民族服飾:烏孜別克族服飾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