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(guān)于蘇州吳門橋的故事,你聽過嗎
2015-11-10 15:44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在歷史悠久的國家,可以說隨便一個石頭都是文化的載體,都有歷史文化的積淀。而橋梁作為一種普遍的建筑,但是橋梁各個地區(qū)的文化底蘊也是不一樣的,留下了非常不同的傳奇故事,你對蘇州吳門橋的故事有多少了解呢?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。
蘇州吳門橋位于城西南盤門外,跨古運河(護城河),為陸路出入盤門的必經(jīng)通道,宋元豐七年(1084年)郡人石氏出資興建,歷史上多次重修重建,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,與鄰近的瑞光古塔、古水陸盤門渾然一體,是蘇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跡游覽區(qū)。
據(jù)《吳縣志》記載:始稱新橋,又名三條橋,宋元豐七年(1084年)郡人石氏出資興建,橫絕漫流,往來便利。紹定中重建,改今名。明正統(tǒng)間蘇州知府況鐘再建,弘治十一年(1498年)水利郎中傅潮修,清順治三年(1646年)、雍正十二年(1734年)重修,同治十一年(1872年)江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建。《平江圖》所載為三橋相接,下設(shè)三洞。清乾隆《盛世滋生圖》所載為三孔石拱橋。
目前為蘇州留存的最高的單孔石拱古橋。用花崗石砌筑,雜有少量武康石。全長66.3米,中寬4.8米,凈跨16米,矢高9.85米,拱券石10排,長系石11根,縱聯(lián)并列砌置。1989年,部分拱券石被船只撞落,修補時發(fā)現(xiàn)各拱券石之間用定勝形榫卯拼接,以增加牢度,避免移位。條石橋欄鑿成凹凸狀,猶如通長靠背椅子。
橋額陰刻楷書橋名,間壁明柱一面刻“蘇省水利工程總局重修”,一面刻“同治十一年壬申夏四月”。南北兩坡各鋪設(shè)條石踏步50級。北端金剛墻左右兩翼均砌有寬約0.6米的纖道,為纖夫穿越橋洞的便民設(shè)施。吳門橋高大壯偉,與鄰近的瑞光古塔、古水陸盤門渾然一體,古運河滔滔東流,舟船帆影往返不絕,是蘇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跡游覽區(qū)。
你可能也喜歡:
關(guān)于黃河的民間傳說
同仁堂與康熙的故事
傳統(tǒng)文化:傳統(tǒng)漢族服飾文化
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,你知道嗎?
綜合測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