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最具特色的弄堂:石庫門的名稱由來
2016-10-08 14:44:00作者:匿名第一星座網(wǎng)
石庫門是一種融匯了西方文化和漢族傳統(tǒng)民居特點的新型建筑,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。那么,作為一種弄堂文化,石庫門的名稱又是從何而來呢?下面,就跟小編一起到弄堂文化中去了解一下吧。
漢語中把圍束的圈叫做“箍”,如“金箍棒”,“箍桶”“袖箍”(即袖標)。這種用石條圍束門的建筑被叫做“石箍門”,寧波人發(fā)“箍”字音發(fā)的是“庫”,以后上海的“石箍門”就訛作“石庫門”了。
石庫門建筑的平面和空間更接近于江南傳統(tǒng)的二層樓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,保持著正當規(guī)整的客堂,有樓上安靜的內(nèi)室,還有習慣中常見的兩廂。
這種建筑還基本保持了漢族傳統(tǒng)住宅對外較為封閉的特征,雖身居鬧市,但關(guān)起門來卻可以自成一統(tǒng)。于是,這“門”也就變得愈加重要起來。它總是有一圈石頭的門框,門扇為烏漆實心厚木,上有銅環(huán)一副。這種式樣的建筑被上海人稱為“石庫門”。
石庫門建筑的門楣部分是最為精彩的部分。這里裝飾最為豐富。在早期石庫門中,門楣常模仿江南傳統(tǒng)建筑中的儀門做成中國傳統(tǒng)磚雕青瓦壓頂門頭式樣。后期受到西方建筑風格的影響,常用三角形、半圓形、弧形成長方形的花飾,類似西方建筑門、窗上部的山花楣飾。石庫門建筑由其“門”而得名。石庫門也逐步成了上海傳統(tǒng)弄堂住宅的代名詞和一種標志。
我國的普通郵票第23組《中國民居》中的上海民居圖案采用的就是石庫門建筑。黨也誕生在望志路(今興業(yè)路76號)一幢典型的石庫門建筑中。
石庫門建筑盛行于上世紀20年代,占據(jù)了當時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,至今還有近40%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一個多世紀歷史的石庫門中。
上海的石庫門主要集中在黃浦區(qū)、盧灣區(qū)和靜安區(qū),包括,盧灣區(qū)成都南路正元里、淮海巷、美仁里;盧灣區(qū)的長樂路慶福里、中和屯、高福里;盧灣區(qū)茂民北路興慶里;靜安區(qū)石門一路新華里;靜安區(qū)威海路張園內(nèi)的春陽里、祥云里。仍有200萬左右上海人住在石庫門建筑中。
你可能也喜歡:
弄堂是什么意思,弄堂的建筑文化特點
地域文化之上海弄堂文化的名人都有哪些
上海名弄堂之一:田子坊的故事兩三事
最常見的生活空間:上海弄堂
綜合測試